2018年全市共青团工作要点
2018年全市共青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决策部署,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抓改革促提升,大力推进“有亲和力的共青团”建设,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团员青年为宁波加快推进“名城名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一、把握时代脉搏,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引导青少年坚定信念跟党走
1. 全面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一是强化理论学习。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实施“青年大学习”行动,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余姚横坎头村全体党员的重要回信精神,广泛开展“踏上新征程 青年新作为”“团团带你学”等系列活动,努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不断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引向深入。二是强化实践体验。深入开展“学习十九大 青春勇担当共筑中国梦”“沿着习爷爷足迹 寻访美丽浙江”“传承红船精神 争做新时代好队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持续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发挥宁波市大学生理论学习社团联盟的积极作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三是创新方式方法。注重分层分类,依托团属宣传舆论阵地和新媒体矩阵,制作和传播党的十九大精神宣传产品,综合运用视频、动漫、歌曲等形式,引导广大青少年更加自觉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抓住清明、九三、国庆、国家公祭日等重要节点,广泛开展缅怀革命烈士、仪式教育、参观寻访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深入开展“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新时代 新气象 新作为”“改革开放新一代”等系列活动,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研究等形式,切实培养全市广大青少年爱国爱乡情怀。二是培树青少年先进典型。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为导向,广泛培树“十大杰出青年”“向上向善好青年”“最美90后”“新时代好少年”等先进典型,通过媒体宣传、故事分享、文创产品推广等方式,让广大青少年追有方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三是加强道德实践阵地建设。推进红领巾风采馆建设,扩大东海少年军校基地学校覆盖范围,依托农村文化礼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阵地,开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3. 大力深化青少年网络思想引导工作。一是推进全媒体中心建设。打造集内容创作、平台运营、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媒体中心,统筹推进团属“双微”“智慧共青团”“青年之声”等功能平台建设。积极整合资源,加大探索力度,认真研究分析QQ空间、知乎、B站等青年集聚的主流网络媒体,不断提升共青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二是加强网络文创产品供给。加强同网络意见领袖、知名自媒体的沟通协作,通过优化表达方式、丰富栏目设置、提高互动水平,主动推出一批广受青年关注、深受青年喜爱的网络活动,主动创作一批富有青年特点、兼具宁波特色的文创产品,进一步提升共青团网络思想引导的内容供给能力和水平。三是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强化议题设置能力,深化“新时代青年说”“强国一代”“中国青年好网民”“网络文明进校园”等活动,积极培育网络舆论引导力量,壮大网络正能量,引导广大青少年增强网络素养。进一步加强“青年网络意见领袖+核心网评员+网宣员+网络文明志愿者”的共青团网宣队伍建设,强化能力培训和实战演练,旗帜鲜明地与网络错误言论和不良思潮作斗争,大力构建清朗的网络空间。
二、紧扣党政中心,以“一员双岗双建功”为统揽,提升共青团服务大局贡献力
1. 积极助力人才强市战略。针对青年科技人才,发挥青联、青企协、青科协作用,依托在甬高校及科研院所资源,深入开展青年科技人才挖掘、联系及培育工作,积极打造宁波青年智库。针对青年技能人才,根据产业升级导向,广泛开展“行行出状元”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优化青年岗位能手选拔培养机制,大力开展岗位比武、导师带徒、科技攻关等活动,积极培育“青春工匠”,切实助推“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针对青年企业家,发挥青企协的组织优势,深入开展跨区域交流、经贸考察、行业联谊、公益创投等活动,吸引凝聚一批优秀青年企业家。建强用活“青创板”,打造集联系凝聚、风险防控、投融对接、上市辅导等于一体的青年企业家成长孵化链,积极推荐有条件、有意愿的青年企业家投身“凤凰行动”宁波计划。针对青年学生,抓牢在甬高校毕业生和甬籍青年学生两大群体,大力实施“家燕归巢”和“凤来雁归”行动计划,编印《宁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深入开展青年友好城市主题活动,通过联系联络、城市推介、实习对接等方式,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了解宁波、选择宁波、扎根宁波。针对新兴青年,以成为全国新兴青年群体“筑梦计划”试点城市为契机,按照“找得到、联系紧、服务实、引导好”的目标,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日常联络、典型选树、风采展示等活动,努力引导新兴青年群体积极参与城市建设。
2. 积极助力改革发展。围绕“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青年文明号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主题活动,深入开展“三亮三比”立功竞赛、“百号百事”优秀青年文明号集体事迹展播等活动,发挥领跑团、助跑团、调查团、监督团等队伍作用,加大窗口行业青年文明号创建比例,推广使用青年文明号网上点评系统,切实增强助推改革实效。围绕“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建设,承办中国—中东欧青年研修交流营,深化甬港青年企业家峰会,开展“香港青年企业家宁波行”活动,组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青年互访活动。依托外贸龙头企业,探索建立青年外贸创业基地,动员广大青年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助推我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围绕“美丽宁波”建设,实施宁波青少年生态环保行动,巩固深化“河小二”河长助理制,大力推进保护母亲河号(站)创建,广泛开展“垃圾分类我先行”活动,引导全市青少年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环保理念。
3. 积极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一是加强青创农场建设。实施“领航”“育雏”“明灯”三大工程,通过发现、挖掘一批优秀青创农场负责人,培育、储备一批现代化农业青年人才,开发、推广一批农业创业项目,打造更加科学的青年农业创业生态链。2018年力争建成市县两级青创农场50家以上,帮扶农业创业青年超过1000人。二是助力美丽乡村规划。开展“青手描绘新农村”行动,借助高校规划设计专业资源,成立美丽乡村规划课题组,帮助编制乡村整体规划,用青年之手描绘美丽农村。从青工单位中招募有乡村规划设计背景的青年骨干,成立美丽乡村规划青年评审团,为规划蓝图建言献策。三是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实施乡村青年文化发展计划,创作一批具有农村味道、青年特色的乡土文化精品,营造和谐的乡村文化氛围。依托农村文化礼堂,组织科技、司法、医疗等领域的青年工作者深入农村开展科学普及、法制宣传、卫生医疗等活动,倡导青年农民自觉抵制陈规陋习,树立良好道德风尚。
4. 积极助力文明城市建设。一是加强志愿服务工作。谋划修订《宁波市志愿服务条例》,发挥宁波市志愿者服务指导中心作用,持续推进WE志愿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平台活跃度和使用率,实现全大市各级志愿服务平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岗位互通、窗口互联。全面开展“每人认一岗,至少做一次”宁波市志愿服务行动,通过举办2018年宁波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库,不断推动志愿服务专业化、岗位化、社会化发展。二是大力培育青年社会组织。深化青年社会组织“伙伴计划”,实施宁波青年社会组织能力提升工程,依托市县两级孵化服务中心,分层分类做好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培育凝聚工作,推动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不断延伸共青团工作手臂。三是推进青少年文化建设。主动适应青年新变化、新特点、新需求,继续擦亮“青年风采节”“大中学生文化艺术节”“亲青恋·美丽佳缘”等传统工作品牌,注重产品供给,策划创作一批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时代感强的青少年文化产品,当好青年的知心人。
三、立足青年需求,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为目标,提升服务青少年水平
1. 进一步加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一是加强金融保险支持力度。深化“电商贷”“梦想家”等青年小额贷款项目,优化电商农产品食品安全责任保险险种设置。加强与金融、保险机构合作,探索开发适合本地区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特点的金融保险新产品。二是提升精准服务能力。做好青年特别是高校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开展城市推介进高校活动,为青年留甬创业就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提升大学毕业生在甬就业率。推进“创青春”系列活动,开展青年就业创业培训,不断充实创业“导师团”和“项目库”。三是继续推进见习工作。加强与人社部门、金融机构等单位沟通协作,推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项目,拓宽见习渠道,开展见习岗位对接,切实提高见习基地运作的规范化、标准化、高效化,力争青年上岗见习数量同比增长20%。
2. 持续加强青少年权益维护工作。一是加强统筹协调能力。履行好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的牵头统筹职责,优化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强化统筹协调和督查考核,以创建“青少年零犯罪零受害社区(村)”试点为抓手,努力形成“部门互动、上下联动”的青少年权益维护工作格局。二是拓宽协商民主渠道。深化“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实现“月季年”定期活动制,建立“青少年民意代表”“青少年成长导师”队伍。探索建立市县两级“代表委员青少年工作室”,广泛倾听青年需求,及时回应青年呼声。建立成果转化制度,推动相关建议、提案得到有效办理,为党政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三是完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工作社会支持体系。深化宁波市未成年人观护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运行。建立宁波市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服务中心,实现“专业化办案”与“社会化保护”的有机结合。联合相关部门,制定未成年人权益侵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增强未成年人突发侵权案件应对处置的及时性和科学性。四是推进青少年事务社工建设。出台《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组织团干部参加社工考试,鼓励支持高校辅导员、少先队工作者、心理教师、青年志愿者等现有青少年工作从业人员参与知识技能培训和专业考试,提升转化为青少年社工专业人才。探索建立驻校青少年社工制度,重点解决中职院校、外来务工子女集聚学校等中小学在校学生心理及行为偏差问题。
3. 不断深化困难青少年群体帮扶。一是推进“宁波市青少年万人圆梦行动”。统一活动品牌,加强资源统筹,通过精神关怀、物资帮扶、陪伴体验等方式开展困难青少年的关爱帮扶活动,积极营造全市上下一盘棋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二是深化困难大学生帮扶工作。主动对接省青基会,为宁波市贫困学生争取助学金,引入优质社会资源,通过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结对帮扶等方式,为困难大学生提供就学、见习、就业等方面服务。三是推进对口扶贫和民族援建工作。扎实开展新疆库车、西藏比如、贵州黔西南、吉林延边等地区的对口援建工作,持续开展与民族地区少年儿童“书信手拉手”活动,实现两地少年儿童常态化交流。
四、坚持从严治团,以深化共青团改革为突破,不断加强团的自身建设
1. 着力深化共青团改革。一是不断完善制度性安排。抓好《宁波市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推进方案和任务分解表的落实推进工作,提高各级团组织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快推进青联、学联学生会组织、少先队和中学、高校共青团及市青少年宫改革方案的落地与实施。二是不断提升团的代表性。坚持政治标准,严把政治关、廉洁关、身份关,做好宁波市出席团的十八大的代表推选工作。持续优化各级各单位团的代表大会、委员会、常委会构成,进一步提高一线青年比例,全面体现“专挂兼”团干部队伍组成优势。三是不断增强改革的实效性。指导督促区县(市)共青团改革落地,重点抓好市委确定的全市30个群团改革试点单位。改进和完善团的决策与执行机制,更好发挥团的委员会、常委会决策功能,健全完善“四位一体”共青团考核评价机制。
2. 切实加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一是提升基层团组织有效覆盖面。以区域化团建为统揽,强化传统领域团建,深入开展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工程”和“双百双提升”计划,推进“青年之家”门店和云平台建设。大力推进特色小镇、互联网、文化创意、快递物流等新兴领域团建,探索完善行业建团、园区建团、产业建团等团建模式,不断扩大团的有效覆盖。二是加强基层工作队伍建设。改进和深化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以“团干部+社工+志愿者”为组成模式,打造面向全社会开放、以能力为导向的基层团工作队伍。三是推进智慧团建系统建设。按照上级团组织统一部署,抓好智慧团建系统的填报、使用工作,切实发挥智慧团建系统基础团务管理功能,实现基础团务、团员管理和团的信息统计网络化。
3. 始终坚持从严治团。一是抓好团干部队伍建设。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推进全市共青团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深化“大脚掌走基层青小队破难题”直接联系青年工作制度,强化团干部健康成长观教育,持续加强团干部作风建设,研究制定“小切口、大纵深”的具体举措,切实做到从严管理有抓手、责任追究有力度,积极展示新时代团干部良好形象。二是做好团员队伍管理。进一步规范入团程序标准,提高团员发展质量,严格控制团青比例,切实抓好团员增量控制和存量管理。严肃团内组织生活,全面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大力创新组织生活方式。发挥团员模范作用,以“践行新思想建功新时代”为主题,持续开展共青团员先锋岗(队)创建活动,保持和增强团员先进性。三是全面加强宁波共青团系统党的建设。突出政治建设,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遵循党章和党内规章制度、创新党建工作方法、提高党务工作能力、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等手段,全面提升宁波共青团系统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4. 全面加强青年工作研究。一是启动《宁波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编制。探索建立跨部门的规划编制联席会议机制,高层次、制度化地开展宁波青年发展研究,结合实际提出《宁波市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编制方案。二是建好用好宁波青年工作研究基地。建立健全项目申报、结题验收、成果转化等基地运行机制,定期开展基地内部学术交流及跨区域项目合作,每年制作并发布《青少年发展研究白皮书》,固化研究成果,增强青年研究工作的专业性和前瞻性。三是壮大青年工作研究人才队伍。加强与宁波市社科院、在甬高校、浙江省团校等专业学术机构的联系,整合高校、研究机构以及专家学者的学术优势,形成共青团、青少年工作课题研究高校战略合作关系,吸引一批热情高、能力强、潜力大的青年研究人才,全面增强青年研究工作的人才储备。
5. 加强对青联、学联、少先队工作的指导。一是加强青联组织建设。召开宁波市青年联合会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举办中国-中东欧青年研修交流营,举行“新时代·新青年”宁波高端人才发展论坛,进一步深化“青联委员区域行”活动,推动与港澳台和其他先进地区合作交流。二是加强学联组织建设。研究新形势下学联、学生会组织的发展特点,优化调整市学联内设部门,强化学联干部作用发挥,进一步加强学联自身建设。加强与各在甬高校学生会之间的联系联络,指导推动工作,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坚持“全团带队”,充分发挥少先队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推进红领巾特色品牌建设,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加强少先队理论研究,实现少先队工作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