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交流 > 工作研究
加强农村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探究
奉化团市委(2008年10月30日)
浏览次数:1322557  作者:宁波团市委  发布时间:2009/5/27 16:50:04
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是我市共青团工作的生命线,是团建工作的基础性工程。如何加强和健全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更有效地团结、凝聚和服务广大农村青年,真正发挥好农村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事关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为进一步掌握农村团建工作的实际情况,找准存在问题,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加强农村团的基层组织建设,我们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就农村共青团干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建设好农村团干部队伍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面向农村团支部书记,共发出问卷100份,收回97份,回收率为97%,调查覆盖率占全市农村团支部书记的 27.5%,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梳理归纳形成调查报告。
一、农村共青团工作现状
截至2007年底,全市共设镇、街道11个;行政村356个,设有村团支部352个,村团委1个,村建团率为99.15%;社区17个,设有街道社区团支部9个,社区团委1个,社区建团率为58.82%。根据统计年报显示,全市拥有户籍青年约13.36万人,其中团员约2.4万人;农村青年约7.78万人、其中团员约0.71万人。从调查的情况看,各村团支部组织设置健全,都明确了领导专门分管团工作,并结合村团支部换届的契机,对团组织进行换届,选好配齐团支部带头人,调整充实团支部骨干力量。大部分村能按照上级团委的要求,认真配合完成各项中心工作。同时我们也看到,农村团组织存在弱化、战斗力不强的现象。不少村反映,目前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制约,共青团组织的职能正逐步萎缩。个别地方团组织形同虚设,仅仅停留在组织机构的设置形式上,实际工作难以开展,这种情况在经济较为落后的村表现尤为突出。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研的对象为农村基层团支部,经调查,在基层团组织成员中,男性占86%,女性占14%,在基层团支部书记中女性团干部占有的比例非常小;从年龄角度分析整体年龄在18—45岁之间,具体的年龄分布如下:29—45岁这一年龄段的为主,占总调查人数的68%,有部分村团支部有45岁以上或年龄更大的团干部,占总调查人数的8.3%,主要是偏远镇的村团干部年龄偏大;在城市社区的团干部年龄较为年轻,一般在30岁左右,超过35岁的干部人数非常少;被调查的基层团干部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的占56%,共青团员占44%;学历则层次不齐,其中大专以上学历仅占11%,学历层次普遍偏低。

农村基层团干部年龄分布及比例(表一)
年龄段 18—28 岁 29—35岁 35-45岁 45岁以上
人数 23人 42人 24人 8
百分比 23.7% 43.3% 24.7% 8.3%

三、农村基层团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1、团干部整体学历层次偏低。在调查的100名团支书中,高中以下学历的占到了总数的87.6%,大专以上学历的仅有12.4%,其中本科以上的只有3人。这与团干部作为新时期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要求还存在相当的差距,关键原因在于还没有能激发出基层团干部更大的工作潜能,不能形成一股合力和斗志。首先,对团干部管理缺乏约束机制。在团干部选配前上级团组织未能提前介入,全面了解这一重要环节。对团干部考察存在片面性和随意性,或根本无考察。即使在考察时,往往也是听取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的意见居多,听取群众和团员青年意见的少,听议论评价的多,看工作实绩的少。其次,农村教育资源匮乏、教育培训体系不健全,团干部缺乏受教育的外在条件。第三,团干部自身缺乏学习意识和进取精神,主动要求继续教育的意识不强。以上三点导致农村基层团干部整体素质显“弱”的主要因素。

农村基层团干部学历层次分布表(表二)
学历 初中 高中 大专 本科
人数 53人 32人 9人 3人
百分比 54.6% 33% 9.3% 3.1%

2、团干部队伍结构老龄化严重。 团干部老龄化也是我市农村团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调查研究表明,一部分村团干部年龄偏大,平均年龄在 33.5岁左右,最大超过50岁;他们从事团的工作时间长,一般在5年以上,有的甚至10几年。久而久之,一是导致一部分团干部从事共青团工作年限过长,失去了工作积极性,工作态度往往消极等待,被动应付。二是团干部思想老化,用老一套方法去开展新时代青年人的工作,毫无吸引力和创新意识,使团的活动失去生气和活力;更不用说开展团的。
3、团干部队伍兼职多。目前,基层团组织团干部兼职现象很严重。一部分团干部只是空有其团干之头衔,却无为团员服务之实效;或许,确实有为团员服务之观念,但却无为团员服务之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主要原因是兼职太多,团务的工作成为自身工作的副业。调查结果显示,在参与调查的100名团支部书记中,专职团工作的1%,兼职其他工作的占到了99%。调查结果还表明:一是团支部书记空岗现象严重,一部分团支书本身在外工作(占被调查总数的36.1%),在村里时间不长,根本无法履行团支书的职责;二是团干部专职不专用,一部分团支书兼任着村两委会委员、民兵连长、治保主任、妇联主任等其他职务,团干部既无工作压力又无工作精力,事实上基本无暇顾及农村团的工作,致使空壳支部增多。

农村基层团干部兼职情况表(表三)
专兼职情况 专职 兼职
在村里工作 在外工作
人数 1人 61 35人
百分比 1% 62.9% 36.1%

4、基层团干部地位不高。一是团支部地位尴尬,当前各村两委会干部中并不包含团支部书记,团支部书记在两委中的分量并不是很重,因而也缺乏有效的载体来吸引青年、服务青年,从而使基层团干部的威信不高。二是团干部队伍不稳定,在农村,随着村两委会的直选全面铺开,团支部书记的位置得不到保证,留不住优秀青年;在社区,团支部书记也大多由社区一般工作人员兼任,没有实际职务,调动也很频繁。在实际的调查中也发现村一级对团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被调查的团干部中认为村里重视团工作的仅占被调查者的26.8%,而认为不重视团工作的却占到了34%,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团干部由于工作得不到重视,在村里的地位不高,影响力不大。


团工作重视程度调查情况(表四)
选项 非常重视 比较重视 一般 不重视
人数 3人 23 38人 33
百分比 3.1% 23.7% 39.2% 34%

四、制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村党组织对团干部重视程度减弱。一是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省、市各级团委已就如何加强基层团建制订了纲领性的文件,但许多具体内容没能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尤其是村、社区一级由于事务繁多,对团建工作关心和指导力度不够,团干部政治经济待遇也得不到落实。目前在农村团干的使用、管理上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从事农村团工作的干部大部分没有相应的津贴和报酬,在政治上对团干部的培养和关心力度不够,致使团干部工作积极性不高,进取思想淡化。二是团的工作经费、活动阵地没有保障。部分农村党支部本身涣散,集体经济较为薄弱,村级团工作经费根本无从保证。许多村团组织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致使活动难以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削弱了团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2、培养选拔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在培养选拔团干部上出现的困难,还表现在一些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一是团干部队伍“出入口”缺少畅通机制。入口不畅,不能从全社会范围广泛择优。过去村团支书大体上都是从由村党支部书记或上级团组织直接任命,这种形式缺乏竞争择优机制,使优秀人才难以进入团干部队伍。出口不畅,成为团干部成长的制约"瓶颈"。由于一些优秀的村团干部不能适时进入村领导班子,使他们不能有效得到锻炼,影响了他们的成长。二是培养教育上缺乏多渠道机制。目前对团干部的培养教育主要分理论业务素质培养和实践锻炼两大块。理论业务知识的培训目前主要是针对镇、街道以上的团干部,对村、社区的团干部的培训工作比较零散,缺乏完整的培养体系。实践锻炼则更是缺乏,平时仅分配一些无关紧要的工作,并不会将急、难、险、重的任务给团支部书记去做,无法让他们在实际岗位上增长才干。三是后备干部的使用上缺乏备用结合的机制。村团干部后备队伍建设严重滞后,造成后备干部青黄不接,人才贫乏,在不少村出现了“年近半百的老书记”的情况。在选拔村后备干部中,由于备而不用的比例较高,对未来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也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3、团干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面对诸多制约因素,很多团干不能准确定位,去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由于农村团干的政治经济待遇得不到落实,面对困难,一些人存在得过且过的心理,缺乏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能主动去开创团的工作。二是工作力度不够。目前村两委缩编,很多地方都是从班子中选出最年轻的干部作为团组织负责人。由于这些人身兼数职,主要精力用在应付党政布置的工作上。即使没有进入班子的团干,也疲于应付各种临时任务,不能以主要精力抓团的建设。三是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经济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给共青团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不少团干觉得老的方法不能用,新的活动又想不出来,不能准确把握共青团和农村实际的结合点,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方面办法不多。
五、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切实做好换届选举工作。村团支部是最基层的共青团组织,也是活跃和支撑共青团工作的基石,而团支部班子是支部工作的核心和中坚力量,选好配强村团支部班子,是做好农村共青团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为此,要以村团支部换届选举为契机,大力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具体是要把好“三关”。一是要把好团组织设置调整关,一般按照村党组织设置的模式,相应设立团总支或团支部,也可根据各村实际,大胆创新,打破与村党组织一一对应的传统模式,积极探索建立村企合建、校村联建、区域联建、行业联建等适应社会实际情况的团建新模式。二是要把好团支部换届选举关。按照有关组织程序及时做好换届选举,条件成熟的村可积极探索“海选”、“海推直选”、“双推直选”等民主直选方式,公开选拔、民主推荐,充分发挥团员的主体作用,把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人充实到团支部班子中去,为团的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三是把好团干部推荐考察关。镇、街道团委要会同村党组织对行政村团组织班子进行考察,并将考察结果作为推干荐才的重要依据,要将那些政治素质好,通于开拓,工作勤奋,在工作岗位上作出突出成绩的优秀团干部推荐到党政岗位或进入后备干部人才库。
2、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团干部培养体系,加大对农村团支部书记的培养和使用力度。一是建立双重管理制度,由村党支部和上级团委双重管理、双重考核。工作考核由村党支部和上级团委每年考核一次,实行动态管理,对不能胜任或难以担任村团支部书记工作的,由镇、街道团委和村党支部向镇、街道党委提出建议后,重新进行选拔任用。二是规定团支部书记的政治和经济待遇。在政治待遇上,村团支部书记列席党支部会议,参加两委班子联席会议,一般列为村级后备干部;在经济待遇上,实行政绩与经济挂钩管理,由村里和团支部书记签订工作责任制。各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当的工资或补贴标准,在年度考核的基础上,由上级党委对村团支部书记和村干部的工资一同进行审批。三是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县级团委制定统一的培训方案,对各村团支部书记、委员每年进行一次集中轮训,同时,各镇、街道团委建立团支部书记定期培训或“以会代训”等培训制度。四是加强村级团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结合团支部书记的培养和使用工作,广泛开展作风建设教育活动,不断加强村级团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要求村团支部书记牢牢树立服务意识,使团组织在服务农村、服务青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以“大学生村官”活动的开展为契机,强化农村团干部队伍建设。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劳动力资源进入优化配置的今天,广大农村青年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化,行为更加务实。在趋利务实的大环境下,大量农村青年涌向城市经商或务工,并具有很强的流动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村团支部书记在岗率低现象的产生,严重影响了村级共青团工作的正常开展。针对现状,结合目前各地都在广泛开展的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进农村(社区)的活动,提出了“大学生村官”兼任村团支部书记的思路,具体想法如下:一是对那些长期不在岗的村团支部书记予以撤换,由大学生村官兼任该村团支部书记。二是对那些在岗,但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缺乏工作积极性、不能正常开展共青团工作的团支部书记予以撤换,由大学生村官兼任该村团支部书记。三是对那些在岗而且作用发挥较好的,兼任村两委委员的以及少数享有工资待遇的村团支部书记,由大学生村官兼任村团支部书记助理。由于大学生村官与各镇、街道签订了劳动合同,由大学生村官兼任村团支部书记,不会出现空岗情况,有利于基层团工作的总体协调和领导;同时,大学生村官文化水平和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相对较高,可以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团干部队伍素质,优化文化结构,为农村共青团工作的开展带来新知识、新思路和新看法。


友情链接:
宁波智慧共青团系统旗下平台•宁波青年网
浙ICP备05015657号 版权所有 共青团宁波市委员会 Copyright © 2016 nbyou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204020002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