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社会组织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工作交流 > 青年社会组织
奉化”锋之社“爱心服务队开展志愿公益项目见实效
浏览次数:1311865  作者:奉化团区委  发布时间:2015/3/30 8:36:54


  您所认识的志愿者,他们或许衣着清一色的红色小马甲,拿着扫帚、畚斗,三五结伴在城市一隅的某街边清扫卫生;或许是逢年过节,拎着一些柴米油盐、新衣新裤去敬老院,与老人们嘘寒问暖,送上物资年货;又或许在山区某个平仄的教学室里,陪同那儿的外来务工子女度过一个童音朗朗的午后……这些从电视、报纸上看到过,抑或亲身参与经历过的公益行动,像和煦的微风拂过雪窦山的山体般活跃在溪口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而一支名为“锋之社”的爱心服务队,无疑是这阵阵“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春风中最沁人心脾的那一阵。时间走到20123月,溪口下跸驻村有一群“陌生”面孔不约而至,他们穿着白色大褂,其中几个捧着白色塑料大箱子,看上去似乎有那么点沉。村里人面面相觑,七嘴八舌讨论着他们是从哪来,要在这做什么。待这群人收拾准备完毕,有人开始喊话,“我们是来自溪口医院的医生,来这里为你们免费看病、送药”。一如他们突如其来的到访,一时间并没有多少村民上去看病,只有三三两两的人抱着“试一把”的心态走向这群医生,而更多人的心里难免会狐疑,敢情这不会是打着“做公益”的幌子来推销产品或变相收费吧,这天底下哪有那么好的人,又给免费看病,又会免费送药。

  事实胜于雄辩。当看到排在前面的村民不仅免费得到了医生细致入微的服务,又拿着送的药笑逐颜开地回家的时候,悬在大伙心里的那一根提防的弦终于放松了。于是,在村里一传十,十传百,很快这里就门庭若市,把这群医生围得几乎是水泄不通。——这就是“锋之社”每月进山区下村义诊会遇到的事情。三年多的时光坚持下来,足迹几乎遍布了溪口偏远山区的所有村落,先后服务溪口斑竹村、岩头村、岩坑村、跸驻村、升岗村等近30个村。近一年甚至走出了溪口,将这份“公益”带向了奉化其它乡镇、街道的偏僻村落,更是带向了更远的宁波。

  每次行动尽管只有十来位医生,但却涵盖了内科、外科、中医科、皮肤科、小儿科、妇产科、检验科等,村民的小病小痛基本能在这里找到对应的科目。而测血糖的一次性工具、送的家用药品以及出行的车子、油费都是这群医生自掏腰包(每人每月200元),不花国家、单位一分钱,为此称得上是来自溪口医院的民间组织。他们坚持“费用自筹”,每次下村按当地实际情况光送出去的药就值10003000元。三年来免费服务患者8000余人,累积发放药物8万余元。

  自2012年年底开始,经过近一年的付出,“锋之社”崭露头角。在奉化团市委、溪口镇团委的帮扶下,建立“悬壶剡溪,医药济世”公益服务项目,并与2013年上半年在民政局顺利注册成正式协会。自此,除每个月固定的送医送药下乡外,他们积极拓宽服务面:四川雅安地震时队员们自筹3000多元资金,购买了应急药物,通过中国邮政第一时间捐献给雅安灾区;余姚水灾时向余姚红十字会捐赠了消毒用品和爱心善款;多次前往奉化拾荒者公寓、溪口博尔工疗车间、溪口福利院、班溪敬老院、溪口东岙小学等地义诊,送去日常用品。在经过两年时间的下村义诊后,2014年开始又与10余名特困且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山区困难患者建立了长期结对帮扶关系,免费提供部分药物,年底又送去了过年物资与慰问金。

  诚如“锋之社”秘书长孙常波所言,“锋之社”名字取自雷锋之锋,寓意着学习雷锋活动就像一股永不停歇的春风,既是对雷锋精神的传承,更是对其践行与发扬。是以怀着“一日学雷锋,日日做雷锋”的热情与决心,长期投身到送医送药的志愿服务中,“悬壶剡溪,医药济世”。

  如今的“锋之社”虽说不上家喻户晓,但所有跋涉过的山区、服务过的村落,所有历经季节更迭的坚持与付出,以及近些年纷至沓来的荣誉,就好像阳光艳丽地照射让溪口公益事业这张名片镀上一层毛绒绒的光,格外的温暖。

  可以这么说,有一种公益叫“锋之社”。



友情链接:
宁波智慧共青团系统旗下平台•宁波青年网
浙ICP备05015657号 版权所有 共青团宁波市委员会 Copyright © 2016 nbyou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204020002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