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基金 拓阵地 整资源 活项目——团余姚市委“1234”计划积极打造贫困青少年成长关爱余姚模式
浏览次数:1348701 作者:宁波团市委 发布时间:2013/2/19 17:12:45
余姚团市委
2012年,团余姚市委按照团省委构建青少年民生服务体系的要求,坚持“全覆盖、多形式、规范化、长效制”的帮扶救助方针,全力推进“1234”贫困青少年成长关爱计划,积极打造贫困青少年成长关爱余姚模式,具体做法如下:
一、建好一个基金,搭建贫困青少年成长平台
为更好地整合社会资源和凝聚社会爱心,进一步做好贫困青少年群体关爱帮扶工作,2012年3月,团余姚市委发起成立了新中宇青少年成长关爱基金,由新中宇集团出资500万元,现已到账260万元。基金以助学助困、助医助残、公益维权、关心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公平、公正、公开、及时、专款专用为原则,旨在帮扶、关爱困难青少年健康成长。以助困助学原则上每人每年不超过1000元,资助公益维权原则上每人/每项每年不超过2000元,助残助医原则上每人每年不超过3000元为资助标准,在帮扶对象填写《新中宇青少年成长关爱基金申请表》后,先由所属市直团(工)委对资助对象进行审核,再由团市委负责审批并确定资助金额,余姚市慈善总会依据团市委报送的资料,认真审核,签署意见并及时拨付款项。截至目前共发放基金94笔,共计155800元。
二、拓展两个阵地,拓宽共青团服务青年渠道
一是依托网上阵地,双向互动拓渠道。团余姚市委把网络作为开展关爱工作的重要渠道,通过官方微博、余姚青年网站、余姚论坛版块,发布和寻找各类贫困青少年的信息,搭建了团余姚市委和贫困青少年双向互动的网络渠道。微博互动法。团余姚市委利用“余姚市共青团”官方微博和青年中心“河姆渡部落”青年微博,共发布青年关爱微博102条。同时,积极关注各类爱心公益组织微博6个和贫困青少年个人微博28个,既方便贫困青少年通过微博找到救济途径,也拓宽了团市委寻找贫困青少年的信息渠道。今年3月,团市委从微博上得知浙师大姚籍学生魏迪庆身患白血病需要帮助后,迅速发出《向魏迪庆同学捐款的倡议书》,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积极响应,共募得捐款8万余元,减轻了他的家庭负担。网站互动法。团市委积极着手进行“余姚青年”网站改版工作,专门设置“贫困青少年关爱”版块,“困难帮扶网上申请”栏目。通过“贫困青少年关爱”版块让全市贫困青少年及时了解共青团关爱项目动态和工作情况,做到项目的公开化、透明化。贫困青少年可以通过“困难帮扶网上申请”栏目,在网络上直接向团市委递交关爱申请,使得程序更加简便、效率更加快捷,从而得到及时的帮助和关怀。论坛互动法。余姚论坛“爱心之家”版块作为余姚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公益论坛版块是团余姚市委关注的重点。一方面通过论坛凝聚一批热心助人的爱心人士,另一方面通过论坛发现找到一批贫困青少年。团市委将关爱项目和活动通过论坛及时发布,使广大爱心人士更广泛地参与进来,使贫困青少年能更方便的受到帮扶,延伸了关爱工作的网络链条。
二是开拓网下阵地,双向互动求实效。团余姚市委充分利用网下实体阵地,通过社会救助中心专岗、基层团(工)委、市青年中心三个基本阵地,搭建了团余姚市委和贫困青少年双向互动的实体桥梁。设立社会救助中心专岗。在我市今年成立的社会救助管理中心设置贫困青少年帮扶救助专岗,为贫困青少年提供助学、助医、助残、就业等帮扶,加大贫困青少年群体社会救助力度。截止目前,共受理青少年帮扶申请13件,办结11件。依托乡镇街道团(工)委。通过基层调研摸底,掌握全市贫困青少年分布及家庭情况,并由基层团组织随时关注,跟踪走访,并把基层团(工)委建设成团余姚市委开展关爱项目的桥头堡,通过基层第一时间下发关爱基金,同时通过基层团(工)委寻找并帮扶更多贫困青少年。拓展青年服务中心职能。在市青年中心设立关爱窗口,专门接受贫困青少年帮扶申请,有效提高帮扶效率,目前共接到贫困青少年帮扶申请39件,办结32件。
三、用好三种资源,整合弱势青少年关爱力量
一是用好青年企业家资源。团余姚市委依托青年企业家协会平台,大力整合社会资源,向青年企业家们积极宣传关爱帮扶项目,号召青年企业家们承担社会责任,奉献一份爱心,得到青年企业家们热烈响应。如青企协会长李立峰出资50万元,帮扶贫困学子,青企协副会长史科达捐资500万元成立新中宇青少年成长关爱基金;理事方万杰捐赠5万元为山区学校的小朋友送去文具用品;丰岳、张建新、姚宏霏、张斌、舒杰等八位青企协会员出资64万元打造我市八家青少年爱心书屋。
二是用好爱心志愿者资源。建立健全关爱志愿服务体系,搭建关爱贫困青少年行动有效平台。通过不定期的义卖、募集、捐献等方式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如开展“跳蚤市场”义卖活动,将活动获得的收益进行捐献,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到扶贫助困活动当中来。在今年的宁波市两新组织青年网络歌手大赛后,我市志愿者组织筹办了一场慈善音乐会,将筹得善款分别为山区四所小学捐赠一间音乐教室。我市爱心之家的志愿者也积极开展各项关爱活动,与团余姚市委联合发起关爱贫困青少年“蓝天计划”,在论坛、网站上寻找山区留守贫困儿童,为他们捐衣捐物送去温暖。
三是用好市政策文件资源。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的意见》和《关于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实施分类救助的若干政策意见》精神,贫困青少年通过免除学费、经济补助等形式,确保不因贫而辍学,同时向贫困青少年发放“阳光文化爱心卡”和“阳光文化共享卡”,可免费订阅报刊、免费观看电影、免费购买图书等。团余姚市委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支持,整合职能部门和社会组织的救助资源和救助项目,为贫困青少年争取救助资源,如为白血病患者魏迪庆争取大病救助基金15万元,及时解决了他的困难。
四、盘活四个项目,提升共青团品牌辐射效应
一是青春·文化——青少年爱心书屋项目。团余姚市委筛选出贫困青少年及外来务工子女集聚较多的八个地区,在市青少年宫、马渚镇、梁弄镇、三七市镇、大岚镇、临山镇、小曹娥镇、牟山镇成立了全市首批青少年爱心书屋。通过青年企业家冠名认领的方式,为每家书屋提供建设资金6万元,购书资金2万元,并统一出台建设标准、书屋管理制度、图书借阅制度,为当地青少年开辟了一条获取知识的绿色通道。同时,在全市发起“共献爱心,同沐书香”捐书活动,共筹集图书6600余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地区特别是山区乡镇青少年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
二是青春·责任——青年企业家老区行项目。由团余姚市委主办、余姚市青企协承办的青年企业家老区行项目,是团余姚市委利用青年企业家资源关心关爱老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工作品牌。2011年团市委组织部分青年企业家赴革命老区延安结对贫困学子16名至大学毕业,捐助学习用品5万元;2012年赴革命老区井冈山结对贫困学子11人至大学毕业,并捐助学习用品5万元。下步,青年企业家还将筹划在革命老区沂蒙山建立一所希望小学,使得该项活动进一步取得实效。
三是青春·成长——贫困学子成才帮扶项目。积极开展“圆梦大学”行动,通过爱心人士报名、结对的方式,切实帮助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实现上大学的梦想。 自2006年“圆梦大学”活动开展以来,共计帮扶贫困学子80余名。持续推进“团情·汇梦”新春送温暖活动,切实帮助青少年解决生活、学习等方面的困难,让他们过一个欢乐、祥和、喜庆的新春佳节。今年春节,全市各级团组织慰问贫困青少年400余名,发放慰问金(品)22万余元。连续15年坚持开展特困生成才扶助资金活动,共计帮助1340余人,发放帮扶资金60余万元。
四是青春·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关爱项目。开设新小公民“红舞鞋”夏令营,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乐享暑期生活。由市青少年宫选派四名舞蹈老师负责教学,安排了形体训练、民族舞组合、儿童舞、舞蹈赏析等课程内容,还给每位孩子精心准备了漂亮的舞蹈练功服和红色舞鞋。今年,来自贵州、安徽、四川、湖南省的百余名8至12岁的农民工子女穿上了梦想已久的“红舞鞋”,被《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浙江日报》、《宁波日报》广泛报道。同时,面向全市低保户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发放“阳光文化爱心卡”,凭卡可免费参加青少年宫统一开设的课程,为贫困青少年接受课外教育创造积极条件。
(获2012年度宁波市共青团、青年工作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