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巡礼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动态 > 学校巡礼
“竹笛吹响共富曲”实践团解码“互联网+”下产业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浏览次数:3165  作者: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团委  发布时间:2023/8/14 20:43:32


      “古有玉屏箫笛获金奖,今有中泰竹笛太空翔。探究“互联网+背景下产业融合如何助力共同富裕及高质量高水平的乡村振兴之路7月13日,商学院“竹笛吹响共富曲”实践团赴杭州市余杭区中泰街道紫荆村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在这个炎热的夏天,实践团成员积极深入开展竹笛产业、直播电商模式、竹笛文化传播调研,深入紫荆村学习“智慧农业”创新变革体悟“互联网+”与乡村振兴深层次结合,努力踏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步伐。

     实地调查组的小组成员们实践团挨家挨户走访,开展村民问卷调查,发现助力乡村振兴新思路。在围绕“互联网+助推乡村振兴”的课题下,问卷调查以公共设施建设和村民实际感受作为切入点,对村民构建的未来生活蓝图和当前幸福感提升状况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由表及里设计的问题,逐渐深入了解村民对于紫荆村竹笛文化开展的了解程度和具体意见,对于村落设施建设满意度的系数,以及对未来产业发展支持度。同时当地居民提供相关意见和建议

     实践中好奇心与探索欲推动着实践团成员们走向中泰竹笛展示馆,求索竹笛的历史渊源,探寻传承的亦步亦趋展示馆中成列着一排排精致的长笛,其中蕴育的是中国传统竹笛丰厚的文化。中泰街道除了发展制笛产业,也在不遗余力地向广大民众推广竹笛文化,尤其重视培养竹笛爱好新生代:不但撰写了乡土课本《竹乡笛韵》,在小学建立竹笛演奏培训基地成立百人竹笛队,还连续举办了多届中国竹笛艺术夏令营、竹笛文化艺术节和全国名家名曲笛子演奏音乐会。每届活动都有来自多个国家和全国各省市的优秀演奏者汇聚中泰。铜岭竹音,传扬四海!这些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音乐爱好者前来。

     在余杭区紫荆村村民的积极配合之下,实践团采访了竹笛非遗传承人黄卫东。娓娓道来的竹笛文化发展改革历程令人肃然起敬,竹笛可谓中国最悠久的民族乐器,具备强烈的华夏民族特色,新时代下竹笛文化的传承演变和改进方式是一项重要课题。充分发掘当地的竹笛文化传承和交流意义,与高校开展研学活动,设立旅游宣传点,以旅游建设的方式吸引游客从而输出竹笛文化;适应新形势发展,与互联网充分合,利用淘宝、抖音、大众点评等app,开展线上电商活动和短视频竹笛科普等,扩大受众,实现经济文化效益双提升有利于社会经济可持续的发展。

     “互联网+”的产品服务融合以及网络运用助力竹笛产业进步传统手艺插上新时代互联网翅膀。竹笛产业共富工坊合理利用当地适宜的地形和特产优质苦竹林等优势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将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而竹笛产品也在“互联网+”平台和技术的助力下得到销售渠道的拓宽。产业新发展新道路是从“输血”到“造血”功能推进的新动力,不仅能带来更多的收入和就业,也为振兴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村民提升收入与生活水平的新思路延长竹笛产品产业链。除此之外,紫荆村的“乡村振兴”离不开政府对民族音乐的大力支持近年来余杭区以“传承保护、合理利用”为宗旨,大力推进非遗项目的生产性保护,中泰竹笛制作技艺项目便是其中一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实践中,队员们克服天气炎热、道路崎岖等重重困难,以饱满的热情、切实的行动深入了解当地村民的生活状况和切身感受,在领略新农村、新风貌的同时也真切地领悟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弦歌不辍,思接千载”,坚定文化自信,紧跟时代步伐。当地竹笛产业的繁荣启示我们走好新时代的乡村振兴之路,既要创新发展模式,推动转型升级;也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坚实的产业支撑。



友情链接:
宁波智慧共青团系统旗下平台•宁波青年网
浙ICP备05015657号 版权所有 共青团宁波市委员会 Copyright © 2016 nbyou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204020002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