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市委领导讲话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领导关怀 > 团市委领导讲话
鲍娴萍在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全体成员(扩大)会议暨全国“青少年权益工作创新”试点工作推进会上的工作报告
浏览次数:1334984  作者:团市委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4/7/21 9:42:59
  
抢抓机遇 创新突破
努力开创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新局面
——鲍娴萍在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全体成员(扩大)会议暨全国“青少年权益工作创新”试点工作推进会上的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受市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的委托,我就近年来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开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作一报告,请予审议。
  一、近年来工作回顾
  近年来,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中央和省未保委的部署要求,围绕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体系,抓基础、抓教育、抓项目、抓服务,不断提升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整体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健全组织,强化队伍,未保委工作基础不断夯实
  1、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未成年人保护网络。市未保委将未保机构建设、经费保障、工作人员落实等纳入对全市11个县(市)区的工作考核内容,全市94%的乡镇(街道)、73%的村(社区)建立了相应的未保组织,全市上下基本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未保工作组织网络。
  2、组建了多元化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队伍。按照部门负责、社会参与的原则,广泛发动成员单位加强帮教管理、禁毒防艾、交通维护、消防安全、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心理干预等专业队伍打造,积极动员社会力量的参与,逐步建立相对稳定的服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平安志愿者队伍5500余人。
  3、加强了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理论研究。依托专业机构,深入分析研究未成年人的动态特点和工作趋势,形成了一批有份量的调研成果,其中《宁波市留守未成年人成长状况与对策研究》、《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与检察工作》等成果荣获团中央等中央部委奖励,为领导的决策、青少年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二)多管齐下,全面覆盖,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深入
  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稳步推进。宣传、文明办、教育、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围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价值观”大讨论、“美德少年”评选、“知孝德、讲孝德、践孝德”孝德教育等活动,五年来共覆盖全市129万青少年参与其中;开展“学雷锋、树新风”等志愿活动,组织35余万名青少年开展了超过200万小时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建成乡村学校少年宫87所,假日学校947所,校外教育阵地605个,拓展丰富了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提升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养。
  2、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工作全面深入。司法行政、教育等部门结合“六五”普法,积极开展“法律进学校”系列活动,五年来,推动全市1261所中小学聘请法制副校长,覆盖率达100%,开展法制宣传5000余次,覆盖全市100多万未成年人;各级关工委发挥“五老”志愿者作用,成立“关爱工作团”,五年来共组织各类法制讲座1400余场,教育未成年人近50万人次;全市创建各类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63个,营造了良好的法制教育宣传的氛围。
  3、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深化。各级卫生系统、心理协会自2010年起积极探索具有宁波特色的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模式,成立了宁波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指导推动各地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设立未成年人阳光心理热线,成立 “儿童心理及亲子沟通家长学校”,并制作拍摄了3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影视片,出版了11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科普读物,有效关爱呵护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
  4、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常抓不懈。各级妇联组织发挥家庭教育的特殊重要作用,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目前,我市已建成家长学校3185所,中小学(幼儿园)和社区、行政村家长学校建成率分别达到99%、89%和39%,2010年以来,累计举办市级家庭教育骨干培训班6期,培训师资489人;举办各类讲座1.92万场,参训母亲家长142.8万人,并通过规范流程、建立家长档案、推广学习卡等一系列的办法,对51.4万名家长进行24学时的系统培训。
  (三)整体推进,系统打造,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项目不断探索
  1、拓展“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工作,探索作用发挥渠道。本着活动、建设、服务相结合的创建原则,延伸了“青少年维权岗”创建领域和内涵。目前,我市14个行业系统开展了“青少年维权岗”创建工作,有市级以上“青少年维权岗”集体203家,其中全国级12家,省级54家。今年开展了“百岗百区千千结”活动,组织维权岗单位进社区、农村、学校,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
  2、深化青少年平安自护行动,探索全员立体工作网络。各未保成员单位围绕工作职责,依托自护课堂、自护教育基地等,五年来共开展“为生命护跑”、 少先队自护争章、“青春自护·假期安全”、禁毒防艾和安全自护暑期公益夏令营等活动500余次,发放平安自护手册82万册,举行应急演练2560场(其中防汛抗旱26场,防震减灾1033场,防溺水112场,地质灾害49场,消防安全810场,卫生防疫136场等),直接服务青少年129.6万人。
  3、全面推进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工作,探索有效帮教模式。目前,我市已录入近1.7万重点青少年群体信息,分别开展了因人而异的帮教活动。自2010年以来,我市未成年人和25周岁以下青少年犯罪率实现逐年下降;针对有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我市成立全省首个市未成年人社会观护组织后,共为458位涉案未成年人提供了观护,全市检察机关针对涉案未成年人的不起诉率和不批捕率比去年同期提高30%以上;针对服刑在教未成年人子女,在严格做好保密措施和充分尊重家长及本人意愿的基础上,为其提供心理健康、情感维护、道德养成、学业辅导等服务,有效促进了健康成长;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通过建立“假期学校”、留守儿童俱乐部,征集“代理家长”等多种措施,开展关爱活动;针对闲散青少年,加强排查联系和服务帮助,重点解决好他们的失学、失业问题。2013年以来,各级人社部门、团组织累计开展青年就业创业培训18.15万人次,建立青年就业见习基地1674个,实现就业8.5万人次;针对流浪未成年人,民政等部门开展救助行动,五年来全市共救助流浪未成年人2261人,帮助返乡1525人。
  4、逐步完善12355青少年服务台建设,探索线上线下互动机制。市未保委依托81890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了24小时运行的青少年综合服务热线,为青少年及家长提供权益保护、心理咨询、校外教育等九方面服务。自2011年起,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累计受理咨询案例1.5万件,办结率98.5%。积极探索直接服务青少年的有效途径,全市建立12355心灵花园体验中心13个,组建心理援助专业志愿者857名,在中高考前举行“轻松备考阳光行动”,开展12355进学校、社区、农村各类专项体验活动500余场,参与青少年16万余人。
  (四)整合资源,协同推进,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不断优化
  1、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市人大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了《宁波市学校安全条例》执法检查,共检查了62个单位,排查了756个安全隐患并督促整改。公安、教育、市场监管、文广新局等部门多次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整治行动,近年来,共查缴各类非法出版物收缴物品27.4万件,取缔出版物地摊311家,捣毁非法出版物窝点30个,查处取缔校园及周边无照经营户370家。公安、民政部门开展严厉打击强迫、拐骗、操纵未成年人流浪乞讨和拐骗聋哑青少年违法犯罪等专项整治。文化执法部门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持续开展了“假日行动”、“清网行动”等一系列文化市场执法整治行动,两年来共检查网吧2.2万次,查处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网吧428家,有效控制了网吧接纳未成年人问题。
  2、持续开展“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畅通未成年人诉求渠道。五年来,在各级人大和政协的支持下,各地广泛开展了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主体、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以推动解决青少年权益问题为宗旨的“面对面”活动,先后围绕“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融入”、“罪错未成年人的帮教服务管理”等主题,为未成年人呼吁,县、市两级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通过“面对面”活动,累计提出相关议案(建议)、提案342件,有效畅通了青少年诉求反映渠道。
  3、不断完善少年司法制度,优化未成年人法制环境。综治、公安、检察院、法院、司法等部门积极探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办理相关配套工作机制,相继出台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量刑意见(试行)》、《关于建立未成年犯回访工作联动机制的相关意见》、《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实施办法(试行)》等多个涉及未成年人司法的政策性文件,为推动未成年人工作提供了法律和政策支持。2013年底,全市基本形成了两级少年司法专业化工作格局,我市5家基层检察院成立了未成年人犯罪检察科,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批捕、起诉、预防”一体化办理;全市5家基层法院建立了少年法庭,推行分案审理制度、社会调查员制度、社会关爱团制度等审判制度,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属前沿。司法部门进一步扩大未成年人法律援助范围,将刑事法律援助服务进一步向侦查、审查起诉阶段前移,仅今年上半年全市受理未成年人刑事法律援助案件429件,同比增加48.6%。
  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效的取得,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心,得益于各级未保委及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得益于全市广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者的辛勤奉献。我市未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对照全市群众的期望,工作还存在着差距,任务依然艰巨,如:未保工作机构统筹协调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作力量和经费仍较为欠缺,社会参与未保工作的意识和力量依然薄弱,重整治轻预防的观念依然存在;相关领域未成年人保护问题仍较为突出,长效工作机制仍需完善。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全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制约因素,需要我们在工作中逐步探索和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二、以全国青少年权益工作创新试点为契机,抢抓机遇,创新突破,开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当前,宁波正处在实现“两个基本”、建设“四好示范区”的攻坚期,宁波又被列为全国“青少年权益工作创新”试点,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抢抓机遇,创新突破,维护好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以创新的举措推动我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打开新局面。
  (一)应对组织发展瓶颈,完善青少年权益工作组织体制
  我市未保机构历经20多年,当前,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理顺组织体系
  一是有效发挥各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机构的作用。发挥以市未保委为核心指导,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组织网络的协同联动作用,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深化“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推动青少年服务机构和社会单位参与创建,大量培育和发展基层维权实体,推动创建活动向农村、企业、学校、社区延伸,面向基层为青少年提供更为广泛的维权服务。
  二是着力完善未保组织机制建设。继续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交流工作经验,明确工作重点,安排部署阶段性工作。建立健全科学的工作监督考评机制,加大对各地各部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力度。完善“面对面”活动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实体基层站点和网上倾听平台,设立每季度“倾听活动日”,畅通青少年利益诉求表达渠道。
  三是切实加大未保理论研究和立法。加强与市社科院、法学会和高校等科研机构的合作,邀请各方面理论研究人员和实务工作者参与开展相关课题的调查研究,增强未保工作的前瞻性思考谋划。推动与人大、政协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定期督查和执法检查机制建设,促进 “两法一例”等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制度有效落实。推动制定或修订宁波市有关青少年权益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条例和有利于青少年成长发展的政策措施。
  四是全面深化重点未成年人群体权益保护工作。依托基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建立本地区重点青少年群体基础数据档案定期采集、数据定期更新、措施定期评估调整、信息定期报送的动态化管理机制。实施分类化的服务模式,以项目化方式推进“花季护航”涉案未成年人社会观护行动、“青春扬帆”闲散青少年服务管理行动、“温暖回归”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行动、“彩虹关爱”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关爱帮扶行动、“春泥护花”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行动。着力通过信息覆盖、结对联系、正面接触和活动融入等多种方式,使有效服务管理人数占排摸人数的60%以上,提高服务管理覆盖面和有效性。
  (二)应对严峻工作形势,探索推进青少年权益典型案件和热点事件专业化响应机制
  当前,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新问题不断出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恶意伤害未成年人人身权利案件屡禁不止,及时关注青少年的典型案件和热点事件,适时稳妥地介入、“发声”、帮扶是我市未保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务必紧跟形势变化,探索推进青少年权益典型案件和热点事件专业化响应机制。
  一是成立覆盖广泛的响应组织机构。组建由宣传、综治等职能部门、青少年工作专家组成的青少年热点事件舆情研判小组,在发生事件后第一时间对事件的性质、原因和社会反应进行分析研判,提出相应响应方案。建立以未保委相关职能部门为核心、共青团干部为骨干、青少年工作专家、网络意见领袖为智囊的青少年舆情引导响应队伍,协同党政部门旗帜鲜明地开展正面宣传、舆情引导和个案帮扶。
  二是建立科学高效的响应工作机制。建立青少年日常信息收集共享、研判决策、个案牵引、合力帮扶、跟踪反馈机制,实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各地根据事件性质和社会反应程度,启动相应的信息发布、正面引导、知识传播、个案帮扶等响应预案;建立分级响应机制,完善由县(市)区未保办、市未保办、跨部门协同及报上级部门响应处置的四级响应机制,形成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工作合力。
  三是探索多层多样的响应平台和发声载体。发挥宁波市青少年网络舆情监测中心作用,做好日常舆情信息的收集共享,编印青少年舆情数据月报,及时做好青少年舆情信息研判决策和部署引导工作。打造好宁波12355“小V”民生发布及青少年专家顾问团发布等响应发声平台,及时对青少年权益典型案件和热点事件开展舆论引导。加强与党政和社会公共服务平台的信息对接,畅通各类青少年信息权威发布渠道。
  (三)应对创新综合治理,探索建立青少年权益维护的社会化工作体系
组织化维权是基础和根本,社会化维权是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市青少年权益诉求与日俱增,但未保组织体系和工作力量尚不能有效覆盖全体服务对象,必须动员社会力量,整合各方资源,为青少年维权提供有效服务。
  一是在维权阵地方面,要深化以12355青少年服务台为统揽,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青少年法制基地、青少年禁毒基地、青少年安全自护基地等各地各部门青少年权益维护阵地为重要组成的社会化维权阵地体系。加强12355服务台基础建设,抓好服务台内部运行机制、对外协调联系机制,受理转接办理机制,优化品牌服务项目,开展专项服务活动,提升12355社会影响力。
  二是在维权队伍方面,要着重建设以未保委成员单位专业人员和从事青少年权益维护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为主体的专业维权队伍,探索建立专职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以法律、社会学专家、学者等组成的青少年权益工作专家顾问团,以共青团干部为主体的青少年维权网格队伍,通过四支队伍的建设,加强专业青少年权益维护工作专业化水平。
  三是在维权资源方面,要建立稳定开放的资源整合机制,发挥未保委职能,完善与政府机关部门、社会公益基金对接合作机制,整合资源开展工作;要依托民政部门的公益创投、各级志愿者组织和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器等,引导、培育专业化青少年权益维护社会组织,开展项目化、品牌化的维权工作。
  (四)应对高速发展互联网时代,推进青少年权益工作网络信息化建设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青少年已经成为运用网络和新媒体的主体,充分建好和用好各类新媒体,对青少年权益宣传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社会观察、有序政治参与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是建好、用好一批专业青少年权益维护新媒体平台。探索建好12355青少年云平台,打造全市统一青少年权益维护共享集成、互动交流的信息平台;有效整合一批网络、微信、微博、手机报开设青少年权益维护专栏,增强信息知识传播的及时性、有效性和互动性。
  二是打造一批与家庭教育、法制教育、青少年自护教育等相关的微视频、微电影、动漫、公益广告等文化产品,通过正面引导和服务,增强青少年权益工作的“互动性”、“能见度”和“导向性”,。
  三是全力净化青少年网络环境。联合相关职能部门,持续开展“清网”、“清朗”行动,及时处置和打击影响青少年成长的网络、网站、新媒体平台,积极创新防止青少年沉迷网络的技术手段。
  各位领导、同志们,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党和政府赋予我们的一项光荣职责。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要进一步抢抓机遇,创新突破,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开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新局面作出更大的贡献!


友情链接:
宁波智慧共青团系统旗下平台•宁波青年网
浙ICP备05015657号 版权所有 共青团宁波市委员会 Copyright © 2016 nbyou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204020002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