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乡村振兴战略团——寻青瓷故里,传文物内涵
浏览次数:15992 作者: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团委 发布时间:2020/10/8 13:50:23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诗人陆龟蒙曾这样赞美越窑青瓷。越窑青瓷始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于唐代,于北宋末,南宋初停烧。越窑青瓷是中国古陶瓷的鼻祖,持续了一千多年的越窑青瓷,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誉为“母亲瓷”。越窑青瓷通体青碧,晶莹润泽,秘色瓷则更有“如冰类玉”的美称。
此次经济管理学院“守”艺小分队为了探寻越窑青瓷的演进历史和造型沿革,也是来到了宁波千峰越窑青瓷博物馆一探究竟。门口的捩翠融青正彰显着青瓷的独有魅力。一进入展馆内,扑面而来的是艺术气息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展厅内的藏品由壶、罂、水盂,粉盒、盏托五大系列组成。馆中藏品都是陈国桢馆长近四十年来耗资数亿的全部收藏。
跟随着芦馆长的脚步,“守”艺小分队的队员们进一步的了解了越窑青瓷的历史沿革。芦馆长说鸡首壶是六朝青瓷的代表造型之一,而青瓷虎子则是越窑青瓷的另一种代表造型。芦馆长还讲述到由于唐代后期实施一种开放与包容的政策,佛教盛行,所以唐代的青瓷大多由早期以瘦高的立型器演变为唐代晚期出现的荷叶式和花口式的形状。此外在博物馆的二楼还陈列着各种各样的罂和粉盒。漫步馆中,听着芦馆长的讲解,仿佛带领着“守”艺小分队的队员们身临其境的感受了古代文人雅士,闺阁少女的生活。
经过一番简单的了解过后,“守”艺小分队的队员们不仅对青瓷博物馆的各个展厅进行了打扫,再一次近距离的观察了这些精美的瓷器,发现每一个不同时期的青瓷身上都留下了历史的烙印。并且还担任起了小小讲解员的工作。为过往的游客大致讲解每一个展出的青瓷文物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守”艺小分队的队员们还结合自己对非遗传承和青瓷文化的理解,对来到博物馆的一批批游客进行了文化宣讲,游客们纷纷表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还需要依靠新一代青年的力量。
附件:
1.png2.png3.png